corporate name
corporate name
Contact Name
Contact Name
Contact Phone
Contact Phone
submit
Please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open an account for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verification
SISPARK专访|赛美特:填补半导体领域国产CIM空白
23-10-1901:30:23

置身于一座12吋晶圆厂中,你会看到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圆盘”,在数百甚至上千台设备间流转往复,经过上千道生产工序......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分毫不差的奥秘,就在于号称半导体制造环节“EDA”的CIM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作为半导体制造“生命级”的系统,CIM包含了制造执行系统(MES)、设备自动化系统(EAP)、良率管理系统(YMS)等数十种软件系统,是掌控着半导体制造生命线的“超级大脑”。

随着晶圆代工技术的迭代,从6吋、8吋到12吋,良率及品控要求逐渐严格,自动化水平升级,借助CIM系统实现智能生产成为必然。中国半导体产业要迈向全链路自主可控,必然离不开CIM系统的国产化。

在IBM和应材两大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下,SISPARK(苏州国际科技园)企业——赛美特带来了好消息。其成立不足三年,却已累计吸引了超过10亿人民币投资,聚集了哈勃投资、高瓴创投、比亚迪、深创投、经纬创投等一流投资机构、产业方,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经过多家12吋晶圆厂量产验证的全自动化CIM解决方案供应商。

赛美特联席总裁张影采访中谈到,“赛美特入驻SISPARK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团队人员规模达800人,技术人员占比80%,且一直处于盈利状态。”据了解,赛美特已成功为数百家制造工厂提供国产智能制造软件服务,用户覆盖半导体、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流程化工等多领域。

经纬创投董事总经理张超曾表示:“赛美特在半导体CIM领域拥有非常深厚的行业经验和落地闭环能力,同时还源源不断地吸纳优秀人才资源,拥有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们坚定看好并支持赛美特更高更远的发展。”

硬核“软实力”,为国产半导体补课

谈到国产半导体产业,“卡脖子”之痛人尽皆知。然而,倘若目光只聚焦在光刻机、EDA软件等热门领域,则难以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半导体产业链具有生产环节繁多、高度协同等特点。“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崛起,需要每一个环节的创新和进步。”张影表示,“赛美特便是一家致力于在国产CIM系统领域不断寻求突破的企业。”

CIM软件是一个技术和经验结合的硬科技领域,不仅需要团队有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更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项目经验(know-how)。

张影介绍,当前12吋晶圆厂量产存在着四大难点。首先是高工艺,随着芯片线框越来越小,工艺管控也越来越严格;其次是高成本,半导体厂投资巨大,机台、设备、物料等成本非常高;其三是高良率,这直接关系着投资收回速度;最后是高产量,机台设备和效率若无法充分利用,投资同样难以高效回收。

要解决上述困难和挑战,离不开CIM系统协调各个设备的生产,以提高良率和生产效率。在半导体的CIM场景中,赛美特认为自动化场景大致分为8个方向,其中工厂生产效率和良率又是两个最重要的方向。

比如在提升良率方面,赛美特的品质管理系统(SPC,YMS,FDC等)能够实时记录和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这将极大地帮助产线管理者更高效、更全面地掌握生产状况,并及时作出优化和调整,从而降低产品不良率。

赛美特官网内容显示:在湖南某8吋厂,赛美特交付团队在不影响工厂生产,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成功以自研的MES系统替换旧系统。当前8吋量产线的产量已达数万片,还在不断攀升;其还服务过上海某12吋厂,成功助力12吋汽车芯片先导线顺利建成通线。

截至目前,赛美特是国内唯一经过多家12吋晶圆厂量产验证的全自动化CIM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国产半导体CIM厂商中技术人员最多、产品线最全最完善、12吋产线案例最丰富的国产梯队排头兵。

“自研+并购”,赛美特加速补齐国产短板

过去数十年间,CIM系统市场一直由国外企业所垄断。近两年随着国产替代呼声渐高,中国厂商逐渐进入舞台中央。

但这条路并不容易。

张影介绍,半导体行业由于其投入大、试错成本高,国产新兴CIM厂商要想打入市场可谓困难重重。主要有三点:一、由于国内早年对半导体产业关注度不高,相关人才十分紧缺;二、老牌玩家有较强的时间壁垒和先发优势;三、新兴企业相关产品难以得到量产验证机会。

作为一家“新面孔”,赛美特的做法是“自研+并购”。在创立之初,赛美特便整合了具有数十年半导体行业智能制造经验的“特劢丝”、“固耀Integration”和“微迅”三家公司,此后又相继完成十余次并购,不仅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技术,还快速补齐了产品线。赛美特董事长李钢江曾表示,“其实在工业软件领域,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公司都有不少,但规模都偏小。我们希望通过强化内部组织,整合外部优秀团队,让大家朝着做好国产工业软件的目标一起使劲儿。”

迄今,赛美特已构建起完善的产品矩阵,其半导体CIM解决方案也已实现知识产权自主可控。

未来,赛美特将加速12吋晶圆厂CIM解决方案的升级。支撑高制程、全自动化生产和超大规模产能的同时,引入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晶圆厂实现更高的效率、良率和产能,并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实现国产半导体CIM软件对国外厂商的超越。

虽然业内有共识:“半导体产业很难弯道超车”,但赛美特的发展,就像是起步就上了高速,追赶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效率自然提高了不少。

张影表示,尽管国内也有不少从事CIM系统研发的友商,但与他们相比,赛美特在进入量产方面有着明显速度优势。截至目前,赛美特产品已通过多个12吋晶圆厂量产验证,为200+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阳光仁发投资总监朱祥文曾表示:“赛美特是一家掌握核心技术的国产CIM领域的领军者,特别是在12吋晶圆厂全自动化生产的解决方案领域,赛美特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这种“速度”一方面来源于赛美特团队多年的经验积累和较强的资本运作、资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环境的加持。

事实上,赛美特所处的苏州工业园区自2001年起,就率先启动工业软件创新,2005年获评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园区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开放的创新生态,加速集成工业软件产学研用等创新资源,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经过二十多年持续推动,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涌现了一批名企、名品,建立了覆盖制造业端到端、全链条应用的工业软件服务能力。

采访中,张影还透露,赛美特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公司近三年营收规模持续增长,并已启动科创板IPO工作。届时,这家脱胎于园区,落地SISPARK的新面孔也将有望成为国产CIM第一股。

Recomm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