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porate name
corporate name
Contact Name
Contact Name
Contact Phone
Contact Phone
submit
Please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open an account for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verification
【问芯Voice】专访:从互联网转战半导体,清华在读博士的又一个上市公司押注工业软件
23-07-0804:12:11

游戏、在线教育等领域接连受挫,半导体被视作安全且景气的行业。与此同时,网络热议互联网大势已去,有着指标意义的清北毕业生正赶往半导体。赛美特董事长兼CEO李钢江本硕都是清华计算机,从事互联网多年后再次回到清华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并进入半导体行业开启新事业。李钢江的创业故事线,显然与上述两个趋势完美耦合。

在加入赛美特之前,李钢江先后担任跟谁学和搜狐视频的CTO,也曾任职于英特尔等科技公司,当前正从工业软件的角度进击半导体。李钢江告诉《问芯Voice》:消费互联网能做的越来越少,下一个上市公司要做与众不同、有社会价值的公司。

他表示,相比门槛不高的互联网,半导体工业软件是有技术含量、市场空间和行业壁垒,工业AI的降本提效价值已经得到验证。不仅如此,切入半导体领域,不仅有助于帮助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还能让他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赛美特海南年会现场.png

李钢江押注的半导体工业软件,显然是一个资本热度高涨的行业。今年6月,赛美特宣布完成总额5.4亿元的A++轮和B轮融资。他透露,半导体和工业软件都是热门领域,处于交汇处的半导体工业软件倍受资本追捧。此前有投资人为抢占赛道,在被拒绝注资后转身就投了赛美特的竞品。

赛美特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智能制造软件供应商,帮助行业客户实现数智化转型和制造升级。并在苏州、深圳、北京、成都、重庆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设立了子公司,借助国内外区域优势,形成战略布局,提供本地化服务。核心产品是可分为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和物流管理三大板块,提供经营管理+生产管理一站式的智能制造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半导体、光伏、LED 等高科技制造业。

在为赛美特提供70%~80%收入的半导体行业,本土工业软件渗透率极低,本土工业软件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渗透率仅为20%左右,8英寸/12英寸晶圆制造90%使用国际大厂的CIM系统平台软件。赛美特主打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其构建的纯国产CIM系统平台已成功导入本土晶圆厂,全自动化制造解决方案正在验证阶段。

软件解决方案.png

对手太慢了!互联网人玩半导体就是降维打击

从互联网进入半导体,意味着可以复用自己在互联网的经验与能力。李钢江表示,在某些方面有点高维打低维的感觉,也就是互联网行话中的“降维打击”。相比之下,他觉得“竞争对手太慢了”,自己在公司做了一年多,公司已然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互联网出身的人进半导体有哪些优势?李钢江逐一道来。首先是并购速度快,从海外经验来看,横向扩张补齐产品线,是工业软件公司成长为巨头的必经之路。

李钢江表示,自己担任董事长后,用一年多的时间内整合了六、七家公司和团队。他开玩笑道,这个速度比很多产业基金都快了。实际上,互联网公司熟悉资本化运作,李钢江正是用到了从以往履历中迁移过来的能力。

其次是留才和国际化团队运作。他表示,公司当前的人才是纯流入状态。其原因在于,公司有着非常广泛的股权激励, 450多员工中有300多人都获得了股权激励。

工业软件仰赖的行业知识不能单靠研发,赛美特为此引入不少来自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行业专家。“能不能让来自五、六个国家的多元化的团队开开心心一起工作,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的。”此时互联网大厂的国际团队运作经验又派上了用场。

除此之外,互联网时期就树立的避险意识,也会对把握半导体产业有所助益。针对当前产业热议的需求转弱行情,他表示,公司会持续关注多元化经营等措施,光伏、面板、新能源等都是他感兴趣的事业布局。

朝工业软件领域BAT迈进

虽然智能制造软件投入,只占到工厂总投入的1%左右,其扮演的指挥官角色却十分关键。

以 MES为例,作为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作用于整个车间的制造流程进行优化。从价值来看,芯片工厂全年7x24小时不停运转,折旧费在百万千万级,设备利用率或是良率能否借助工业软件提高10%,有时关乎厂商能否盈利。

“客户对价格并不敏感,产品的先进性才是关键。”李钢江表示,赛美特当前不仅持续正向盈利,还能在一些国内项目上,以高出同行50%的价格去中标。盈利及定价权背后,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你有核心技术才有议价权,否则在同质化竞争中无法挣得溢价。”

半导体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指的是着什么?

简单来说,是最先进的算法和二十年的产业经验。据介绍,赛美特技术人员占比80%,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整合了 CIM 供应商“特劢丝”、“微迅”和主打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固耀SEMI Integration”,核心团队拥有数十年半导体/泛半导体、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组装等领域智能制造系统构建经验和技术实力。

李钢江直言,赛美特的目标是做国内最强的工业软件供应商。新一轮融资之后,公司将借助并购和完善产品矩阵以提升竞争力。同时获得国际大厂验证的通用化产品方向,也会是赛美特之后的研发重点,目前公司产品的通用程度占到整体解决方案的五到六成。

揭工业软件黑幕:中国企业歧视中国企业

工业软件可以简单划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类型,国产生产制造软件类型渗透率较高,达到五成左右。但李钢江认为,本土工业软件的采用率其实可以更高。不少非市场化要素的存在,正阻碍本土工业软件渗透率的提升。

李钢江肯定国内半导体工业软件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市场”,要求有最好的产品。但问题在于,本土企业采用外企产品还是国产产品,追责方式十分不同。若采用外资企业的产品,出问题便是供应商的水准问题,若采用本土产品,则往往被归因于负责人不专业甚至是存在利益输送。负责人为了职位安全,自然会更倾向于外资产品。李钢江认为,国内市场对国产软件的容忍度,给本土供应商设下障碍。

对于当前热议的国产替代,或者说信创潮流,李钢江直言,在“卡脖子”成为热词的当下,国产厂商依旧免不了经常被兜头浇盆冷水。如果中国企业继续歧视中国企业,那么中国智能制造就没有直道超车的可能。国产化诉求高度明确的核心信创领域,的确存在对国产产品增强信心的契机。但中国工业软件没有“弯道超车”一说,业态建设、人才储备、市场认知都任重道远,没有捷径可走,否则一拐弯就是连环车祸。

李钢江更在采访中揭露行业内的不公平竞争手段。他表示,一些国际设备巨头公司,又是工业软件领域的重要玩家。值此设备短缺之际,他们常借助垄断地位,将软件和硬件软件捆绑销售,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客户忌惮于设备供应商的龙头地位和当前卖方市场主导的行情,不敢主张打击。

结语

李钢江留意到,相较于国际芯片制造厂商成熟的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方式,国内芯片制造玩家多由地方政府支持,呈现群雄混战局面。作为工业软件供应商,则看到客户需求破碎且多样。以上差异,恰恰反映国内芯片制造业尚未高度整合的阶段性特征。

世界级的芯片制造客户与世界级的的工业软件服务相辅相成,工业软件也不失为观察半导体的绝佳视角。与此同时,在国家由半导体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工业软件即使不是取胜之匙也定然是不容忽视的工具。

Recommended Reading